近日,“湖光魅影”——大連工業大學第六屆光藝術作品展在學校輕工湖畔舉行。本屆活動以“眾志成城,全民抗疫”為主題,為全校師生呈現了50余組燈光藝術作品,以光為筆表達抗疫必勝的信念。
星夜蒼茫,燈火閃耀,同學們圍繞抗疫主題,采用簡單的材料,通過獨特巧妙的藝術設計,親手制作的燈光藝術作品充分展現出無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。
“湖光魅影”——大連工業大學光藝術節作品展創立于2015年,作為光子學研究所、光學工程學科、光源與照明專業聯合打造的學生實踐品牌,已經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、專業交叉融合、產學研合作探索的獨特平臺。
光源與照明專業的師生們將專業知識與抗擊疫情相結合,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用作品為抗疫加油,呈現出具獨有特色的抗疫文化,讓校園格外溫暖明亮、色彩斑斕。
如期而至 劉珈羽
根據此次疫情的主題,以武漢為切入點,在醫護人員、志愿者、全國人民的期盼下,武漢的“春天”如期而至!
作品基于對黃鶴樓、櫻花、蛇山等一些比較突出的武漢特色,進行解構和重設計,加上武漢防疫一些主題元素,設計出櫻花花期時,身著防護服的疫情人員,面朝蛇山之巔黃鶴樓的場景。對幾個元素進行照明,光環境設計。
疫不容辭 林嘉源
這個冬天并不寒冷,因為有一顆顆熱切的心在抗疫前線奮斗,因為有一群群熱情的人在醫院工作。這些愛,足以溫暖這一整個冬天。當全民同心戰疫情時,春天也一定會更加明媚的到來。這個寒冷又溫暖的冬天,無數奉獻者“疫”不容辭為我們連接起愛的橋梁。
永結同心 孫思文
作品以永結同心命名,意在贊揚全國人民共同抗疫這一壯舉。制作框架所需的木頭來源自然,黑色繩子象征新冠病毒,二者合而為一,象征此次疫情來源于大自然,同時象征框住人們的牢籠,里面鐵鏈和白色的燈,象征全國人民,緊緊的抱在一起,共同抗擊疫情的決心。
封一座城,護一國人 劉璐
在每天都讓人牽掛的日子里,人們從疫情通報的數字中,從舉國抗疫的防控行動中,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的民族精神。“武漢加油”“中國必勝”,是響徹在中國大地大江南北的深情呼喚。這聲聲呼喚和吶喊讓人感動,也讓人堅定了戰勝疫情的決心,更體現了新時代的中國在偉大復興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。
諾亞方艙 王華羽
作品命名為“諾亞方艙”。諾亞象征“生命獲救、生命重生的意義”。方艙是武漢抗擊疫情時期的方艙醫院為靈感來源。
這個作品意在記錄在疫情最緊張時期,方艙醫院就是疫情中的“生命之艙”。在方艙醫院中,醫患團結一心,醫生護士拼盡全力抗擊疫情,他們是疫情中讓人安心的光芒。
玉在櫝中 張雨蕙
白色玉石形燈具放置在紅色匣子中,匣子打開時瑩白色光暈和金黃色、亮白色燈帶的光線交相輝映,散發出柔和的光輝。
作品名來自于詩句“玉在櫝中求善價,釵于奩內待時飛”。玉和釵都被放置在盒子里,暫時隱沒光輝,盼望有朝一日能實現它的價值,展現出美好。作品利用玉釵的本質展現了醫務人員在平時默默無聞的奉獻,但是當需要他們的時候就像出鞘的刀鋒綻放自己耀眼的光芒。本作品通過藝術與技術結合的設計方法表達了這一美好比喻。
山川風光 徐嘉偉
山雖無言,然非無聲。那飛流直下的瀑布,是它地裂般的怒吼,那清澈的溪水倒映著青山,倒映著藍天,美極了。溪水象一位文靜的姑娘,天天都靜靜地流淌著,伴伏著起伏的群山,伴隨著善良樸實的人們,構成了美麗的畫卷。
永恒之光 龐宇佳
高達模型一直是高達動畫周邊系列不可動搖的主導產品。采用膠板剪裁粘貼制成外殼,并用五色LED燈帶環繞高達模型,使燈更加的有靈氣。燈具結合了高達外觀和智能控制的LED彩燈。實現光與美的結合,智慧與美的結合。
巴別塔 馬帥
作品是由象征著對于人類最重要的事物的文字,組成的集合體。巴別塔象征著人類探索世界,探索自我的決心與毅力。這種堅定,不會因語言的離亂而消失,
用自我去映照世界,去沖破這個世界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,去自我定義,自我覺照,登上自我人格的頂峰。
廣寒宮 佟雨婷
月亮代表著圓滿與團圓,受“火神山”“雷神山”醫院的啟發,令抗疫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,將代表著拯救病人的“白衣天使“的嫦娥,與那些除夕期間,由于封城所導致的,不能和家人團聚的戰疫人員所期盼的團圓相結合,從而構成了廣寒宮的概念雛形。
夢星月 盧洪福
作品主要元素為月亮、星星、小女孩。以月亮鐵架為支撐,在其底部附著一個球形玻璃罩,罩中是一個小女孩模型,周圍以散發著暖色光的燈珠環繞,代表著星星。
夜色浩淼,月光如水,流螢飛逝,星光璀璨,甜蜜的夢里:澄凈的空氣,晚風的涼意,無邊的天籟,蕩漾的湖波,浩瀚的星海,偶爾的星雨。請您放慢腳步,別驚擾這一簾幽夢。